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

教育主題--什麼是真正的『親子共讀』?李坤珊老師(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)

        孩子的早期經驗,會影響他的一輩子,而爸媽跟孩子共讀的方式,也會影響他對閱讀的態度和印象。閱讀不僅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表達能力,甚至影響孩子的創意發展和對許多事情的理解能力。閱讀這麼重要,但是要怎樣才讓孩子愛上閱讀?長居美國的嬰幼兒閱讀專家李坤珊老師說:「爸爸媽媽,請和孩子共讀吧!」

●親子共讀的重點,就是「我和你」
 
很多從小陪著孩子看圖畫書的爸媽,都很想知道,究竟什麼叫作真正的「親子共讀」?從一個過來人的身份,坤珊老師開門見山解答說:「其實所有的共讀技巧只有三個字,就是『我和你』,當我看著你的時候,當我跟你坐在一起,我的心也跟你在一起…..」

「所以,親子共讀的重點,不在於讀哪本書,而在於『我』(爸爸或媽媽)和『你』(孩子)一起讀,這代表彼此是一種平等的關係,而非爸媽對孩子的引導或指示。簡而言之,只要爸媽和小孩一起看圖畫書,就是親子共讀。」

的確,無論你的孩子是兩個月大或是一歲大,順著孩子的反應來共讀,那孩子也會順著你的反應,慢慢瞭解書原來是那麼有趣的東西,共讀又是一件那樣有意思的事,進而逐漸瞭解閱讀的內容和技巧。但即使把共讀的角色具焦在「我」和「你」,在共讀歷程裡,爸媽又該怎麼做?

●親子共讀,請順著孩子的意思跟步調走

坤珊老師語重心長地說:「千萬不要用孩子讀了幾頁,來衡量一本書、或一本雜誌的價值,因為孩子不同時候看到相同的內容,都會因為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生活經驗、不同的心情、不同的理解,甚或是不同的唸法,而變成數十百種風貌的故事。」

所以如果孩子只想讀第三頁,老師建議爸媽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從頭讀到尾。就讓孩子翻到第三頁,讓他沈浸在他好奇與最想看的那頁。

坤珊老師說:「你應該順著孩子的眼光,去看他看到的 東西,就在那一頁停留,停多久都沒關係。你會發現,孩子會把他閱讀的了解和經驗,落實在生活中。」 不過,即使順著孩子共讀的步調「停、看、聽」,為何孩子卻難免會對爸媽精心挑選的書「一翻兩瞪眼」?

●具有兒童觀點的圖畫書,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
 
坤珊老師發現,若比較大人跟幼兒用相機記錄幼兒園教室,就可看見大人常用結構性及功能性的角度看教室,但幼兒其實是從「我的」、「生活的」、「有興趣的細節及片段」出發,舉例來說,所有的孩子拍教室,一定會有張自拍照,無論是拍自己的鞋子或肚臍,他們要表現出「我」存在這間教室,對幼兒來說,世界是以我為中心。

因此在幫幼兒選圖畫書時,爸媽一定要注意,這本圖畫書中必須具有兒童觀。

坤珊老師說:「不是有幼兒臉孔的圖畫書就是具備兒童觀。」「一本好的圖畫書,應該要以孩子出發、符合孩子生活經驗與心理經驗、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字句,才能真正讓孩子產生共鳴,吸引孩子的興趣,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,並能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。」
「當他在書中看到他的生活經驗被放大,對孩子來說,這是很重要的。」

●將故事書的內容,回扣到生活中

閱讀只是一個媒介,關於如何從閱讀回扣到生活這個環節,坤珊老師再三強調說:「孩子真正的學習,不在於圖畫書裡,而是在生活中。」「孩子不能從一本書、一個單元,學到所有的事情。但是,具有兒童觀點的圖畫書,確實是最好的媒介。」

因此,坤珊老師建議爸媽:你可以幫助孩子將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產生連結,讓生活體驗更深。你可以問問他:「這個種子和昨天吃的水果種籽,長得一樣嗎?」讓孩子能回到生活去探索、去學習,當日後孩子在吃不同的水果時,他也許會發現「哇!這個水果也有籽、這個籽長得好大…..」這不就是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學習力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